2023资本市场回眸:夯基垒台筑实根本

   2024-09-12 190

回眸2023,资本市场改革砥砺前行,制度加快完善,开放稳步扩大,补齐短板、筑牢根基、着眼长远的事情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守望2024,资本市场仍会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谋划推出新改革、新制度、新行动,不断积蓄从量变到质变的力量,一步步朝着“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迈进。

市场化改革砥砺前行

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北交所改革、独立董事制度改革、深化债券注册制改革、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改革,贯穿2023年资本市场工作。

2023年,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作为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牛鼻子”工程,这场贯穿资本市场全流程的改革通过精简公开发行条件,设立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不仅拓展了直接融资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深度,还牵引带动资本市场在制度创新、法治建设、生态重塑等多方面实现新提升。

截至12月21日,超过300家企业在2023年登陆A股市场,实现IPO融资额约3513亿元,科创板、创业板企业拿下其中七成以上募资份额,一批处于“卡脖子”技术攻关领域的“硬科技”企业获得资本加持。

随着注册制改革走深走实,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制度包容性、适配性更好了,市场结构更优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也随之增强了。“全面注册制下,上市发行全过程公开、透明、高效。”中重科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顺利完成注册制下的发行,IPO募投项目顺利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巩固。

今年强制退市公司已达44家,超过去年全年水平,见证资本市场常态化退市机制渐趋形成,表明资本市场“能上能下”“有进有退”改革目标正照进现实。

退市力度加大,是全面注册制改革重塑市场生态的写照。而重大违法类退市情形增多成为2023年的一大新特征。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等专家提到,此前因欺诈发行、财务造假而被以重大违法退市程序强制退市的公司总计只有5家,而2023年以来已有10家公司因触及重大违法退市标准被强制退市或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这充分说明资本市场退市力度和出清速度在加快。

前11个月,A股分红总额累计2.1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是同期股权再融资总额(5885亿元)的近4倍。数百家上市公司宣布或实施股份回购,响应“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推动形成一轮又一轮增持回购潮。

一位投资者向记者回忆道:“下半年,大盘回调的时候,一些持仓个股的股价波动很大,多家公司及时推出股份回购、增持计划,给市场吃下‘定心丸’。”最近,回购和分红双双迎来新规,有望进一步激发市场内在的稳定机制和动力。

全面注册制奠定了资本市场发展的制度基础。在IPO、再融资、分红、回购、减持、并购重组、退市等制度不断完善的基础上,一项项改革措施的“点”不断汇聚成市场生态持续改善的“面”。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注册制制度规则的建立只是改革的第一步,这场牵动全局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必须持续不断地走深走实。

所谓“走深”,就是要根据改革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梳理评估并不断优化、细化具体规则、标准和指引,努力使各项制度规则更加精准合理、细致明确、成熟完备。所谓“走实”,就是要尽快形成有效的市场制衡约束机制,督促发行人、中介机构、机构投资者等各方切实归位尽责,进一步加大“零容忍”监管执法力度,实实在在提高投资者满意度、获得感,有效提振市场信心,确保改革行稳致远。

法治化保障越筑越牢

2023年,资本市场法治建设持续加力,法治供给继续加强,监管转型稳步推进,依法治市效能得到提升。

在上海,上海金融法院在全国首创大宗股票司法协助执行机制、批量不动产司法处置机制,有效提升金融审执质效与群众满意度;在北京,北京金融法院受理由投保机构支持起诉的内幕交易民事案件,更好保障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在成渝地区,西部金融中央法务区12月18日揭牌,将建设立足重庆、保障成渝、服务西部、影响全国、面向东盟,辐射“一带一路”的现代化、国际化、跨域型法治平台……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资本市场监管的有效性和权威性来自法律执行。2023年,从严监管形成常态化机制。通过从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全面加强监管执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长期以来证券违法成本过低的情况。

——事前严把发行审核“入口关”,严惩发行上市“带病闯关”。2023年,紫晶存储、泽达易盛等一批欺诈发行、上市后持续造假的典型违法案件得到严惩,对心存侥幸、带病申报的企业形成强大震慑。

——事中加强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对“忽悠式回购”的责令继续实施回购,对违规减持的责令购回。2023年,我乐家居股东违规减持被罚没近5000万元,东方时尚控股股东违规减持被予以监管警示,均彰显监管部门遏制违规减持的决心。

——事后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2023年,上百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公司或相关方被立案调查的公告,被立案、处罚数量明显增多。

“在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的严格监管下,证券违法犯罪行为的代价更高,促使企业充分披露信息,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执法更加严厉,也将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升资本市场功能,激发资本市场活力。”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加大对资金占用等背信行为以及第三方主体配合造假的追责力度;加大对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优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配合,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体系……着眼长远,还需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坚持严格执法,增强监管合力,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不断完善市场机制,持续净化市场生态。

从加大法治供给到严格执法再到增强监管合力,各方愈发认识到,走好市场化法治化的创新之路,方能更好维护资本市场稳健运行,更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高水平开放扎实推进

2023年,中国资本市场始终坚持在改革中发展,在开放中进步,不断以实际行动证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

这一年,新批准渣打证券、摩根基金、摩根士丹利期货等一批外商独资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外资机构加速入市展业。

这一年,跨境投资渠道不断拓宽,沪股通、深股通标的数量和市值覆盖率持续提升。

这一年,海外机构申请QFII/RQFII提速,也表明中国在对外开放领域的改革和努力不断取得积极进展。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说:“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就资本市场开放发声的频率越来越高,声量越来越大。”

2月17日,证监会发布境外上市备案管理相关制度规则,完善负面清单,科学划定监管范围,自3月31日起实施;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于4月24日实施,开放因不满足结算安排而关闭的沪深港通交易日;11月10日,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就修订《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规定》征求意见,拟取消QFI-I/RQFII在国家外汇管理局办理资金登记的行政许可要求、不再区分用于证券交易或衍生品交易的人民币专用存款账户等……“政策包”接连落地,高水平对外开放步伐铿锵。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现代金融一定是开放和国际化的,其中最重要的除人民币可持续交易和国际化外,即为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说。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金融领域高质量对外开放提出了新要求。未来,更多务实开放举措将研究推出,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向着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

证监会近期重申,将积极支持境外优质主体依法投资入股境内证券基金经营机构,鼓励外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发挥专业化、特色化优势积极参与中国资本市场,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共同推动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守正道而开新局,致广大而尽精微。业界期待,围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这一主线,进一步增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底色”,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有序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加快构筑与开放程度相匹配的监管能力和风险防控体系。我们相信,在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过程中,推动中国资本市场质变的力量也在不断积蓄。你见或者不见,它都在那里。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积分购买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