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民生领域金融服务质量

   2024-11-30 40

近年来,我国民生领域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逐步提高。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银行机构网点覆盖97.9%的乡镇,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全国乡镇基本实现保险服务全覆盖。截至2023年8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7.4万亿元,近5年年均增速约25%。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民生领域金融服务需要在“增量、扩面”的基础上实现提质增效,是金融机构当前要落实的更高要求。国务院近期发布的《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提升民生领域金融服务质量。

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近年来,银行保险机构主动适应我国老龄化趋势,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服务场景和高频事项,不断丰富金融服务适老举措,为老年人提供贴心便利的金融服务,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贵州省正安县瑞濠移民安置点是遵义市搬迁及建设规模最大的安置点。五六年前,这里的1万多名搬迁群众走出贫瘠的大山、住上干净整洁的楼房,但存在社会保障参与度不高、留守老人比例高等问题。“为了让养老金融的温度更暖,我们指导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开发专属产品,设立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服务专属金融网点,助力搬迁点老年人逐渐适应新时代金融服务带来的便利。”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遵义分局大型银行监管科科长范璐说。

“现在开始人脸验证,您眨眨眼,点点头……”,在正安农信联社普惠金融服务网点内,正安联社瑞濠分社客户经理兰杰正耐心帮助老人使用“黔农云”APP办理金融业务。作为安置点内热闹的地方,附近的一些老人很喜欢来网点“串门”:常常有老人来这里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办理业务,还有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使用网点的视频电话与务工在外的儿女聊天。

“这是商超型的普惠金融服务点,不仅能办理金融业务,连社保业务都可以一起办。”兰杰表示,安置点内老年人较多,如果去物理网点要走路20分钟左右,“为了不让他们来回跑路,我们在这里设置网点,教他们使用智能手机,也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

为充分发挥传统服务方式兜底保障作用,银行保险机构普遍保留了老年人习惯的人工、现金、存折等传统服务方式。同时,对社保卡激活、社保资金发放、养老金领取等老年人阶段性集中办理的业务,灵活安排人力,有效填补老年消费者金融服务空白。

在加强对老年群体人工服务、上门服务的同时,银行保险机构还大力发展适应老年人的金融科技,普遍采取推出界面更简化、功能更突出、文字更清晰的“老年版”手机应用软件,自动将老年人来电接入人工座席,简化自助服务终端操作步骤等措施,为老年人提供更有温度的金融服务。

此外,银行业、保险业积极围绕适老化制定实施金融标准,加快促进适老金融服务规范发展。今年4月,四川省银行业协会发布《适老化服务标准》。据介绍,《标准》分为高阶、标准两个档次,均覆盖设施设备、服务流程、服务体验、人文关怀、社会责任五大板块,其中,高阶档对硬件升级、服务延伸、应急保障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标准档则更侧重于满足普适性、易实现的适老化服务需求,便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所辖网点定位布局、资源供给等分类推进。

加强对医疗卫生项目支持

在支持公共医疗卫生产业和项目方面,保险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强与各级政府合作,发展符合城市实际的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业务,并探索保险行业依法依规与医疗机构、社保部门等加强数据共享,为保险产品设计和理赔提供精准数据支持。

以重庆“渝快保”为例,在保障责任中,目录外自费费用免赔额仅5000元,院外特药免赔额0元。截至目前,“渝快保”已累计为患病群众赔付107万人次,减负金额11.1亿元,其中,单人最高赔付77.66万元,单笔最高赔付66.64万元,最大赔付年龄104岁,最小赔付年龄刚出生仅1个月,获赔个人最高减轻医疗费用负担80%,平均减轻个人负担21.2%,补充减负作用持续显现。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蒲鹏感慨道:“‘渝快保’上到老人下到小孩都能够保障,确实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包括我自己,很少有商业保险能给我承保,因为有两个肺结节,但是却能投保‘渝快保’。”在临床一线,蒲鹏还经常见到许多因病返贫的罕见病患者,“比如有一个罕见病是肺高压,每个月的治疗费用能达到3万元甚至更高。对于这些病人,我基本上都建议他们买‘渝快保’”。

通过降门槛、加保障,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越来越贴合真实医疗保障需求,进一步扩大参保人群受益面。例如“渝快保”2024年度项目将骨科钢板、冠状动脉支架等常用医保内医用耗材纳入保障范围,并新增宫颈癌、胰腺癌、胆管癌、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实体瘤4个癌症病种用药,院外特药种类扩大至60种。

银行机构也依法依规加强对公共医疗卫生产业和项目的融资支持。在四川绵阳,交通银行创新“信用就医”项目,有效缓解就医人员的就医成本和资金垫付经济压力。

“信用就医”,是指居民通过线上签约、申领信用就医额度,即可在试点医院门诊享受“先就医、后付费、免排队”信用就医结算服务。交通银行绵阳分行授予不低于3000元的门诊信用就医专项额度,并给予免息期,为经济困难群众解了燃眉之急,减轻就医负担,同时还可免除就诊期间窗口排队环节和支付环节,大幅缩短就医时间。除简化就诊流程外,“信用就医”还聚焦老人、小孩等重点人群需求,推出“亲情付”服务,建立信用价值家庭共享机制,老人、小孩可同步享受“先诊后付”服务。

目前,交通银行绵阳分行“信用就医”已在绵阳市9家医院投入运营。通过“信用就医”已实现7家医院的结算账户开立,已签约客户超1.3万人,批核率达98.09%。

优化创业金融产品和服务

《意见》提出,要落实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提升贷款便利度;支持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丰富大学生助学、创业等金融产品。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3%,主要投向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等经营主体,创业担保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9%,对这些领域的贷款投放有助于缓解就业市场压力。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四川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银行机构持续加大对创新创业金融的支持力度。例如,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推出“毕业e贷”,以信用方式向成都地区入职3个月至5年内的新市民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四川省农信联社与共青团四川省委联合创新推出“蜀青振兴贷”,有针对性地缓解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资金难题。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联合成都人社部门推出“成都扩岗贷”,主要支持吸纳就业人数多、稳岗效果好且用工规范的企业,为稳定就业形势发挥更大作用。

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经验少、融资服务不到位等问题,银行机构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作用。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为科技人员、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大学生和草根能人等创新创业主体提供授信63.46亿元,贷款余额40.93亿元,其中非抵质押贷款占比超60%,约七成贷款为中长期贷款;为高校毕业生等新市民就业创业提供授信684.72亿元,贷款余额238.55亿元。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也仍然面临着问题和挑战。业内人士认为,普惠金融服务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科技应用待加强、风险防控水平待提升等问题,应着眼于构建商业可持续、成本可负担、风险可管控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大范围实现民生领域金融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积分购买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