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0家非上市财险公司实现盈利

   2024-12-03 00

近日,随着非上市财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陆续披露,备受保险业关注的财险公司盈利情况随之出炉。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7日,有75家非上市财险公司披露2023年相关数据。其中,有50家公司盈利,合计盈利90.6亿元;25家公司亏损,合计亏损43.8亿元。

整体来看,非上市财险公司盈利能力依然呈现较强的马太效应,头部公司盈利占比高,这说明中小财险公司盈利能力依然堪忧。盈利最高的前三家公司净利润合计为37.12亿元。

对这一现状,多位受访专家认为,中小财险公司在公司战略上要切入细分赛道,加强产品创新,打造品牌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

超六成财险公司盈利

行业马太效应明显

2023年,与寿险公司大面积亏损(纳入统计的60家非上市险企中,仅有25家盈利)不同的是,财险公司中盈利的占多数。2023年,纳入统计的75家非上市财险公司中,有50家盈利,数量占比为66.7%。

其中,净利润暂排在首位的为国寿财险,去年净利润为13.86亿元;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别为鼎和财险、英大财险,分别实现净利润12.24亿元、11.02亿元。这三家险企净利润合计为37.12亿元。

从股东背景来看,除国寿财险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实际控制外,鼎和财险、英大财险均背靠“电网系”股东。鼎和财险的最大股东为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为13%,此外广东电网、广西电网、云南电网、贵州电网、海南电网持股比例均为9.1%。英大财险的最大股东为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20%。这两家财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也相对较低,鼎和财险的综合成本率为83.77%,英大财险的综合成本率为91.37%。

整体来看,头部财险公司整体盈利能力较强,行业马太效应特征较为明显。除上述三家险企净利润占比较高之外,净利润排名前十的财险公司净利润合计为65.08亿元,占所有盈利非上市财险公司净利润的71.8%。

就行业盈利能力分化的原因,前不久发布的《中国保险业风险评估报告2023》提出:“近年来,车险行业整体性承保盈利,主要受外部因素影响,但保费集中度持续提升,中小公司市场份额缩小,利润持续集中于头部公司,多数中小公司经营亏损。”

东北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郑君怡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相较于老牌保险公司,中小险企或新成立的保险公司很难在一些重点业务如人身险、车险上面打出竞争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下,中小险企可以选择细化切入赛道,如针对某一特定领域,加大创新力度,打造属于自身的独特品牌优势,后续再进军传统业务和同质化严重的业务。

48家财险公司

综合成本率超100%

通常而言,财险公司的利润来源于承保盈利和投资盈利。在承保端,综合成本率是最关键的指标之一。综合成本率包括综合赔付率和综合费用率,综合成本率越低说明财险公司盈利能力越强。当综合成本率为100%时,即代表收支相等,无承保盈利,亦无承保亏损。

整体看,已披露综合成本率的74家财险公司中,有48家财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超过了100%,也就是说,这48家财险公司2023年承保端出现了亏损,最终实现盈利则需要投资端反哺承保端。

去年财险行业大面积承保亏损,或与行业综合赔付率有所抬升有关。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2023年,财险行业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6.73%,赔付支出增长17.8%。这意味着,赔付支出增速已较行业保费收入增速有超10个百分点的差别。

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原副主任、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赔付支出增速高于原保费收入增速将会给保险公司带来现金流压力,制约保险公司的资产业务,最终影响保险公司的当期利润。

李文中进一步表示,对于赔付支出大幅增长的保险公司来说,首先,要做好流动性风险评估与测试,适度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以保障流动性安全;其次,要加强理赔管理,在应赔尽赔的基础上防范和打击保险欺诈;最后,要努力做好保险销售,增加保费来源。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积分购买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