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4-12-31 00

近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提出有力有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路线图”。文件明确提出信贷担保业务向农业农村领域倾斜。业内专家认为,金融业应进一步提升服务“三农”质效,保障粮食全产业链信贷投放,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持续发力。

保障粮食生产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也是金融业支持乡村振兴的重点。据了解,金融监管部门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全力保障信贷投放。

金融监管总局2023年底披露信息显示,通过不断提升“三农”等重点领域服务效能,全力保障粮食全产业链信贷投放,截至2023年6月末,全国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3.5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78%,农业科技和农田基本建设贷款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6.6%和35.6%。

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需发挥好政策性金融的力量。“近年来,我们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粮食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特别是指导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通过政策性资金,充分发挥粮食收购资金供应的主渠道作用,支持粮食收购资金份额始终保持在银行业的50%以上。”金融监管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近日表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023年已安排1800亿元信贷资金专项用于支持秋粮收购,比2022年同期增加100亿元。

农发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统领全局,将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作为重中之重。农发行日前召开2024年年度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农发行各级行要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场主业,坚守服务“三农”职责,深耕金融支农阵地,服务国家粮食安全。

确保粮食安全离不开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2023年,国家开发银行将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助力普惠金融、服务“三农”的重要工作,全年发放贷款76亿元,重点支持了四川、湖南、广西、江苏、新疆、贵州、重庆、辽宁等省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提升。国家开发银行乡村振兴业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开发银行将继续聚焦农业基础设施精准补短板、强弱项,用好农田建设专项贷款,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投放力度,为支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持续提供优质高效金融服务。

创新金融服务

近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探索形成了不少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有益经验,持续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以金融服务创新促进信贷资金等金融要素和资源流向农村,进入乡村产业。

“青海地域面积大、人口少,完全依靠人力发放贷款效率较低,不能及时满足农牧民用款需求。做好金融服务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不断创新提升效率。”邮储银行青海分行玉树州支行副行长赵良智说,为提升服务水平,支行工作人员积极引导鼓励农牧民使用线上产品。利用线上产品,可实现快速授信、即时放款,大大节省农牧民获取贷款的时间成本。科技的运用提升了邮储银行贷款发放效率,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末,邮储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达2.15万亿元,5年实现规模倍增,涉农贷款占客户贷款总额的比重超25%,占比居国有银行前列。小额贷款累计投放超9万亿元,服务客户7000万人次。

交通银行在支持乡村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发力。记者从交通银行获悉,该行优化金融服务、高效审批、加快投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中长期信贷支持力度;提供差异化的专属权益,定制“新市民安心意外保障计划”保险产品,不断丰富县域新市民金融产品及服务;积极推广乡村振兴主题卡,加快“惠民贷”等消费信贷产品推广,加强对农户的金融服务。2023年,交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较上一年增长17.54%,乡村振兴主题卡发行量增长80.60%,农户贷款增长34.47%。为提升县域机构展业能力,交通银行加强与供销系统、农担公司等的业务合作,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特色服务。2023年,交行为乡村振兴场景定制项目提供贷款20.97亿元。

农业银行持续增加县域金融供给,进一步下沉金融服务。据了解,农业银行鼓励农业大省有条件的网点设立“春耕备耕”服务专柜、适当延长营业时间,指导推动县域支行成立服务小分队、党员先锋队、流动服务组等外拓团队。农业银行目前累计组建1.8万个乡村振兴服务先锋队,与37万个行政村建立包村服务关系,为乡村客户上门提供180万次综合金融服务。截至2023年末,农业银行乡村振兴领域贷款余额近9万亿元,较上一年增量超1.4万亿元,增量和增速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乡村产业贷款余额1.8万亿元,增速32.1%,乡村建设贷款余额1.96万亿元,增速26.8%,均大幅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

工商银行通过深化“融资、融商、融智”一体化综合服务,持续打造助力“三农”发展的服务模式。截至2023年11月末,工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突破4.1万亿元,增速超27%。工商银行与农业农村部合作开展“兴农撮合”活动,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农业产业强镇及下辖经营主体提供精准高效的产销对接、招商引资和金融服务。同时,工商银行持续加强工银“兴农通”APP、手机银行与融E聚等开放银行产品的相互链接、相互支撑,利用现代金融科技手段,支持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和涉农企业经营发展。2013年,在陕西、山西、甘肃、山东、河北、云南等地,开展“金秋苹果节”活动,围绕苹果产业为50多家企业展销超百件特色产品。

疏通服务堵点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还存在诸多不足。金融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重视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工作中的堵点和难点,推动农村金融服务提质增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这为疏通堵点指明了方向。

农户生产经营容易受到异常天气灾害、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这些风险极易转换成信用风险与道德风险。这些因素使得金融机构很难高效地为农户、中小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提供融资服务。

业内专家认为,金融机构应建立资源共享数据库,对信用等级高、资信程度好的农户优先发放贷款。通过开展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逐步扩大个人数据库在农村地区的覆盖范围,解决农村信贷信息不对称问题,确保融资担保体系的顺利运行。“金融机构可积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提升网点服务‘上云’;进一步将农村金融服务标准化、批量化,不断降低运营成本。”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具体要做好“四抓”——“抓平台”,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搭建“融资+融智”的综合便民性服务平台;“抓体验”,提升网点“云上”作业,提升客户体验,将农村金融服务标准化、批量化;“抓环境”,借助农村征信体系和小微担保体系建设,优化县域数字金融服务环境;“抓内控”,探索适合“三农”发展的业务风险管理体系。

针对农村农业生产缺乏抵押物、农村的征信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专家建议拓展涉农信贷增信方式,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农民获得贷款的可得性和便利性,探索解决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的难点。金融机构可拓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抵押质押物范围,积极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支持农机具和大棚设施、活体畜禽、养殖圈舍以及农业商标、保单等依法合规抵押质押融资,在具备条件的地区探索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农垦国有农用地使用权等抵押贷款业务。

要发挥保险的作用,拓展农业保险服务的广度深度。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何小伟表示:“应继续做好农业保险的提标扩面增品工作,优化保费补贴体制机制,健全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提升农险科技化水平,推动政府跨部门农业数据共享,加强农业生产风险评估与区划。”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积分购买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