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融券业务风险管理体系优化完善研究

   2025-01-02 00

我国融资融券业务自2010年3月31日正式试点运行,伴随着证监会及交易所相关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证金公司成立、融资融券标的证券扩容等,两融业务规范发展,规模也得到快速提升。与此同时,由于两融业务具备信用交易、证券交易、杠杆交易等多重特性,因此也将面临更为复杂的风险。本文旨在通过对融资融券业务风险管理体系的进一步探讨,从而强化行业机构对业务风险的把控能力。

一、融资融券业务风险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融资融券业务(以下简称“两融业务”)是多层次证券市场的基础组成部分,可以增加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完善价格发现等功能。现阶段证券公司通常建立了覆盖融资融券业务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流程风险管理体系,基本可以规避大部分的风险,从而将损失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但在业务实践中,一方面仍将面临诸如客户识别与信评难度大、风险控制手段有限、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不完善等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挑战。另一方面,由于两融业务的复杂性,导致该业务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等有可能发生相互传导,比如客户持仓证券发生连续跌停可能引起流动性风险,进而导致融入方的信用风险。因此证券公司在面对两融业务时,如果孤立地看待某项风险,可能无法有效控制风险的扩散。

二、融资融券业务风险管理体系优化建议

(一)加强两融业务总量和集中度动态管理

证券公司可以考虑根据客户维持担保比例的实时状态,动态调整其风险限额指标。比如当客户的维持担保比例较高时,可以设置更高的单一标的持仓集中度,并且随着客户维持担保比例的下滑,不断动态降低其单一标的持仓上限;再者,可以根据客户信用账户中的资产负债情况,动态调整其授信额度上限,在完成初始授信后,可以考虑将客户授信额度上限与其信用账户净资产的变动挂钩。

(二)优化个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机制

相较于机构客户,个人客户由于单笔金额小且司法成本高等因素,证券公司最终选择法律途径进行追索的情况较少,因此重点是对客户“偿付意愿”的衡量。现阶段,证券公司对于个人客户的适当性管理,往往是从客户的年龄、学历、职业、收入、投资经验、信用记录等方面进行资料收集,但实际上并未进行更为深入地分析和判断。笔者认为后续证券公司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加强个人客户的信用资质判断。

一方面,证券公司可以基于大数据统计或直接借鉴银行业的经验进行客户群体划分。例如已婚已育的中年男性,在维护自己信用方面的意愿相较于其他年龄段的男性群体更为强烈,且其相对应的收入稳定性一般也更高,因此可以给到更高的信用评分。在建立了初步的个人客户群体划分标准之后,再结合客户的个人情况,如资产负债情况、固定收入情况等进行更为精细的客户画像,得到客户的最终信用评分。最后,建立一个个人客户信用评分与授信额度的映射关系,形成一个完整的客户准入与授信体系。

另一方面,对于上述利用客户基本资料进行打分和判断的方法,一是以客户资料的完备性与真实性为基础,二是属于静态的评估,缺少动态的事后管控措施。因此,建立一个动态的客户画像并更为精确地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将是非常重要的补充。证券公司可以利用个人客户半年及以上的真实交易数据对客户的投资风格和偏好进行重点分析:比如可以通过分析个人客户过往一段时间融资买入的股票的集中度情况,判断该客户的投资风格是稳健还是激进;可以通过分析个人客户过往一段时间融资买入的股票所属的指数、行业等信息,以及客户持仓周期的长短及行业变换的频率,来分析其投资偏好是否容易发生“漂移”。如果一个客户投资风格较为激进且经常在不同板块的股票之间来回切换,可能反映了该客户尚未形成自己的投资理念,其投资受市场扰动信息影响较大,因此可以适度下调该客户的信用评分并相对应的降低其授信额度。

(三)建立健全担保品准入及动态管理机制

证券公司可以考虑从加强担保品准入和分级管理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担保品黑、白、灰名单机制。比如:担保品隶属白、灰名单的,可纳入维持担保比例的计算中,但黑名单证券则不计算至维持担保比例,从担保品角度控制相关“烂票”、“小票”融资风险。同时,通过对担保品市场价格波动性、流动性、估值、基本面和舆情等进行全方位的动态跟踪,结合担保品黑白灰名单、折算率、集中度控制等防控手段,强化担保品的动态风险管理。

(四)探索两融业务逆周期调节机制

证券公司应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环境和两融业务市场规模情况,当市场规模激增、担保证券普遍高估时,应审慎继续扩张业务规模,同时加强盯市管理;当跟踪到市场业务规模持续下降,且担保证券较为低估时,可通过优化风险管理要求,避免业务规模的剧烈收缩。

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逐步深入,融资融券业务环境、客户结构、交易模式等方面未来可能还会有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也会影响证券公司的业务开展迎来新的挑战。因此,证券公司的业务人员和风险管理人员应该时刻关注政策环境的变化,在业务的不断变化中保持对市场的“敬畏”,尊重市场发展规律,在公司层面搭建多维度的风险识别与监测机制,不断提高对于融资融券业务实质风险的把控能力,共同维护两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世纪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风险管理部姬琪胡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积分购买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