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近3万亿元帮扶资产

   2025-01-18 00

近3万亿元,这笔巨额资产承载了农民群众的柴米油盐和增收致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的长效管理机制”。脱贫攻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对后续资产的管理在国际上尚无经验可循。充分挖掘这些资产高效运营的潜力,事关乡村全面振兴。

帮扶资产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犹如产业扶贫对脱贫攻坚的重要性。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开发扶贫项目,形成巨量扶贫(帮扶)资产。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这部分资产继续发挥着作用。截至2022年,全国登记在册的帮扶项目资产达2.77万亿元。它既是脱贫攻坚的成果积累,也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不仅能给村民带来持续的务工、分红等收入,还可以帮助更多小农户发展产业、改善生活。

庞大的帮扶资产可分为公益性资产、到户类资产、经营性资产三大类。其中,到户类资产是明确给予脱贫户的各类资产,包括生物资产和固定资产,由其自主管理;公益性资产主要是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资产;经营性资产既包括生产基地、扶贫车间等产业项目,也包括股权、分红等权益性资产。

当前,帮扶项目确权资产已移交有关部门、乡镇、村集体等。但是,受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影响,不少地方的帮扶资产使用和管理依然存在堵点,有的管护机制缺失,有的资产闲置或流失。对公益性资产,要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对经营性资产,要在做强做大的同时,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相对到户类资产和公益性资产,经营性资产颇为复杂,涉及产业和就业两大领域,是社会关心的焦点。

对经营性资产来说,帮扶资产与帮扶产业是一体两面。一个帮扶产业背后就是一批帮扶项目和脱贫农民。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帮扶资产规范管理密不可分。当前,部分村级帮扶产业小、散、乱,抗风险能力差,有的甚至难以为继。有必要对帮扶产业进行分类施策:对暂时经营困难但市场有潜力的,不能轻言放弃;对因技术落后、丧失市场而确实难以为继的,要有序调整和退出;对有资源支撑、发展基础但效益暂时不理想的,需补链延链强链。

总体看,脱贫地区产业普遍建起来了,特色产业初步集聚,但资金、人才、市场等支撑还不强,社会各界的帮扶应着眼于继续补短板。要夯实帮扶产业发展基础,用好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万企兴万村”等力量,围绕产业发展急需,加快提升设施装备,保障产业用地政策。要加快脱贫地区农产品和食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电商、批发市场与区域特色产业精准对接。

对脱贫地区和经营主体自身来说,要注重产业后续长期培育,尊重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以脱贫县为单位规划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完善产业联合体支持措施。发力全产业链开发,选准特色主导产业,适时择机发展电商直播、农文旅融合等新产业新业态。用好品牌的力量,培育一批“小而美”“特而精”的区域公用品牌,创建一批特性鲜明的企业品牌。

帮扶资产多数已确权给村集体。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抓住当前产权关系较为简单的契机,根据功能状态、运营状况等实际,探索多种经营方式和保值增值渠道,让农民享受到相应的资产权益。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积分购买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