驶入数字经济产业快车道

   2025-01-18 00

提起上海市杨浦区,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这里深深嵌入的工业基因。近年来,面对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杨浦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跟数字时代步伐,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正逐步构建,走出了一条从“工业杨浦”到“创新杨浦”的转型升级之路。

位于黄浦江畔的杨浦区是上海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区。在这里,如画风景与璀璨人文并重,传统工业与现代科技并存,这里不仅是一条中国近代工业文明长廊,还是一片近悦远来的世界级滨水区,更是一片生机盎然、创新活跃的数字经济发展区。

近年来,杨浦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紧跟国家和上海市重点产业发展导向,充分发挥高校院所集聚、创新创业活跃等特色优势,深入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数字经济,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如今,杨浦区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如何?有哪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做法?探索了怎样的发展路径?

优化产业生态

漫步杨浦滨江,传统工业气息与现代科技智慧和谐共融。这里不仅是高校集聚区,还是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和“科创中国”试点城区,创新一直是杨浦区的鲜明底色。在提升创新产业竞争力的过程中,杨浦区积极打造数字经济产业体系,相关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杨浦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李正明介绍,截至目前,杨浦区数字经济企业总数已超过7000家,广泛分布在工业设计、云原生、工业互联网、金融科技等领域。其中,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代表的数字经济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今年1月至8月,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约2100亿元,同比增长19.6%,增速居上海中心城区第一位。

发展数字经济,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力是关键。杨浦区积极探索区校合作,让创新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今年5月,杨浦区与复旦大学、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联动,共同推进未来谷—湾谷创新中心建设。此外,杨浦区还与同济大学共同推进同济数字城市研究院、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建设。目前,杨浦区拥有39家市级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和5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已正式运营。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要用创造力激发生产力,最终转化为产品落地。但实现规模化产出并不容易,政府必须做好引领,把握数字经济发展“龙头”方向,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

据介绍,杨浦区成立了杨浦区委创新发展委员会,审议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相关举措。从承接一体化改革落地、赋能产业发展、形成示范样板出发,聚焦强化策源能力、培育领军企业、服务产业发展、构建开放体系、探索评价指标等方面,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软”机制与重点产业发展的“硬”需求场景有机结合、互动互促。

李正明告诉记者,杨浦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落实重点产业链长制分工。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新赛道,研究制定了《杨浦区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等专项支持政策,推动应用场景落地,推进杨数浦数字经济集聚区建设。同时,强化“科技+”支撑,探索实施专精特新企业“雁阵”培育计划和科技领军企业矩阵培育计划,建立杨浦区科技企业创新顾问制度,推动创新持续落地。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有力推动下,杨浦区不断升级创新载体能级,积极引进培育垂直大模型开发及应用领域的创新企业。其中,启迪之星成功入选上海市级高质量孵化器,同济科技园、杨浦创业中心等孵化器被纳入市级高质量孵化器名录库。杨浦区还积极布局建设科技园区,编制形成《张江高新区杨浦园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高标准谋划杨数浦·未来谷建设方案,为科技创新提供广阔平台。

金融资源对于推动科技创新至关重要。杨浦区以“金融+”赋能科创发展,制定了关于促进科创金融发展的若干措施,探索打造具有杨浦特色的股权投资体系;制定《杨浦区科技企业创业责任保险补贴的实施办法》,完成了上海市首个金融征信领域数据资产的质押融资,仅用14天完成融资产品研发和贷款拨付全流程。

为了推动数字经济赛道企业快速发展,杨浦区聚焦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细分赛道,建立投早投小的多元化基金矩阵,通过“基金+基地”运作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数字经济早中期企业。目前,杨浦区财政局共出资设立9只基金,规模119亿元,共投资65家区内企业,通过“投带引”引入投资额165亿元。

“杨浦区将持续发挥区位优势,通过构建数智赋能的产业生态、强劲活跃的技术生态、多元集聚的企业生态,不断优化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强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李正明表示。

激发创新活力

从上海地铁3号线淞发路站出发,步行约10分钟即可到达位于杨浦区新江湾城西北部的湾谷科技园。步入园区,一幢幢颇具现代感的建筑映入眼帘,科技创新氛围浓厚,上海技术交易所就落户这里。

“自2020年10月28日开市以来,上海技术交易所累计交易额已突破451亿元,累计进场项目4383项。其中高校和科研院所交易额占比非常大。”上海技术交易所副总裁陆继军介绍,上海技术交易所利用自身的权益登记制度,以及科技成果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帮助科研人员厘清科技成果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以及转化后的收益分配机制,有助于试点单位科技成果的管理及转化。

“对高校和科研院所而言,上海技术交易所在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起到了‘催化剂’作用。”陆继军说。

为了更好激发创新活力,杨浦区汇聚高端企业和人才,依托辖内高校,打造科技人才高地建设主引擎,让大学、研究机构、投资机构、科技企业、技术人才形成共生、内生、共融的创新生态群落,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夯基垒台。杨浦区这片滨水沃土,正从“杨树浦”变身“杨数浦”,焕发出别样生机。

数据要素是助力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如何让丰富的数据资源更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距离上海技术交易所50米的上海数喆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杨浦区数字经济行业的代表性企业之一。数喆数据以数据采集、分析和人工智能应用为抓手,在科技领域为各级部门和企业客户提供助力,通过挖掘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提升政务数据科技水平和应用能力。

“近几年,杨浦创新指数报告备受创业人士关注,数喆数据是这份报告的参与者之一。”数喆数据副总裁顾瑛玉介绍,“该指数从创新要素、创新环境、创新成果、创新影响力4个维度评估杨浦区创新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涵盖创新策源力、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成效等多项指标,直观呈现区域创新的亮点特色、发展趋势等,为科学决策打下基础。”

绘就数字经济产业的大图谱,既需要政府引领,也需要科创企业和载体的相互支持。2013年,上海商米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杨浦区成立集团总部。商米科技聚焦智能终端产品与技术在商业领域的普及和应用,打造了多品类智能商用loT设备,以及智能商用操作系统、loT云管理平台等产品和服务。

“得益于杨浦区创新多元的商业氛围和亲民高效的营商环境,商米科技的团队规模不断扩大、业务持续增长,已成长为一家规模超过30亿元、全球员工达1000余人的企业。”商米科技集团副总经理张金普说,“商米科技将最新的产品理念和技术应用到智能终端领域,通过创新与市场紧密结合,不断提高研发效率和创新效率,产品和服务已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商米科技创新力的不断提升,离不开大创智创新发展示范园区为其提供的“梦想热土”。大创智园区综合管理部副经理马平川介绍,“园区南邻五角场城市副中心,北靠新江湾城国际社区,周围环绕着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同济大学、海军军医大学和上海体育大学,科教资源丰富,高智人才集聚,是杨浦区践行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理念的先行区和试验田。目前,大创智园区总营收已超3000亿元,园区内科创企业占比较高,发明专利的转化率也很高,专精特新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杨浦区的四分之一”。

在服务企业方面,大创智园区为企业提供工商注册、人力资源招聘、合法合规风险提示、知识产权培训等相关专业服务,每年主办活动约20场。“针对区域内重点企业,我们配置专员为其答疑解惑,同时还会定期举办企业家沙龙,进行企业间经验分享和信息输送。”马平川说。

为了进一步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方面形成特色,更好为企业保驾护航,2018年底,杨浦区联合复旦、同济、上海财大、上海理工等高校和产业界龙头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上海五角场创新创业学院。

“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许多人面临着怎样和创业‘赋能方’打交道、怎样获取各方支持、如何利用资源为创新创业服务等问题。学院致力于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指导,找到创新堵点、打通各类围墙,让抱有共同目标的人更顺利地走到一起,在开放多元的环境中为创新提供源头活水。”上海五角场创新创业学院执行院长杨苓表示,希望通过各种形式,搭建起创新创业者的“好友圈”,催生新的“化学反应”。

拓宽应用场景

不论是推动科技创新,还是发展数字经济,都应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为落脚点。杨浦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让群众共享科技创新发展成果。

位于杨浦滨江的“长阳秀带”有着“U”形岸线形态,恰如一张拉满的弓,为数字经济发展和人民城市建设不断蓄力。这片滨江秀带不仅是一道城市风景线,更是一片涌动着创新活力的区域,集聚着美团、抖音等数字经济头部企业。

可以想象吗?你的外卖从空中“乘风而来”,最终“空降”在手中。在杨浦区,这一场景已经成为现实。今年7月,美团无人机上海黄兴公园航线已进入试运行阶段。10月下旬,美团无人机第三条航线正式开航,从五角场合生汇到周家嘴路上的互联宝地园区,附近企业员工的午餐外卖从空中逐一降落,高峰时段,挂着外卖的无人机还要在空中排队等候。

记者了解到,美团第四代无人机可在10分钟内将2.4公斤重的物品安全配送给5公里以内的客户,能在山地平原、景区、水域、城镇郊区以及复杂的城市楼宇场景内安全飞行,在中雨、中雪、弱光等环境下也能正常运行。

李正明告诉记者,杨浦区积极响应《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相关要求,正在推动“小众试点”转变为“大众体验”,不断拓展和创新低空应用场景,努力服务好、保障好各类“奇思妙想”的落地,抢抓产业发展机遇。

产业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杨浦区鼓励数字经济企业创造新的应用场景,满足人们对品质生活的多元化需求。

“得益于杨浦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有力的政策支持,得物已经发展成最受年轻人欢迎的电商平台之一。我们坚持技术驱动,把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最新技术应用到业务场景中,自主开发了AR试妆、AR试鞋、AR配饰试戴、AR贺卡、AR藏品等一系列功能,让用户足不出户即可试穿试戴感兴趣的商品,帮助用户进行购买决策。”得物技术专家郭晓威说。

“得物将坚持前沿科技创新探索,在保障网购安全的基础上,为消费者带来愉悦的购物体验,激发消费市场新活力。”郭晓威表示。

如今,杨浦区正全面建设创业生态,把应用场景和创业场景叠加,让上下游链出“大集群”。

行走在杨浦创智天地,年轻时尚感扑面而来,这里是杨浦大创智创新发展示范园区的核心地带。

依托哔哩哔哩、字节跳动等头部企业,大创智园区积极吸引上下游企业进一步汇聚,培育出声网、优刻得、万物新生、商米科技、医学界等细分领域的领先公司;重点跟进医疗医药、在线文娱产业链,形成了以“互联网+大健康”为特色的智慧医疗产业集群,推动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杨浦片区落地。

2014年,从海外归来的赵斌在大创智园区租下3个工位,创办了声网,钻研实时音视频技术。2020年,声网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如今,公司工位数量已从个位数变成“几层楼”,产品和服务覆盖社交、娱乐、医疗等20多个行业的200多种场景。

“大创智园区创新生态集聚,让创业者不仅能迈得开步,还能走得更远。”赵斌说。据介绍,这片8.2平方公里的科创园区已聚集4600余家大大小小的创新型企业,17万余人在这里创业、工作和生活。园区内楼上楼下、左邻右舍之间,处处是文化创意与网络科技的创新生态,一条互联互通的上下游产业链在此成型,业务合作顺畅便利。

放眼整个杨浦滨江,数字经济“总部秀园”日夜赶工,老工业建筑和新总部项目共融共生。“杨浦区将努力建设属于人民、服务人民、成就人民的美好杨浦,奋力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杨浦实践。”杨浦区委书记薛侃说。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积分购买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