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积极有为宏观政策组合拳

   2025-01-18 0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同时,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了具体部署,财政政策从“积极”到“更加积极”,货币政策从“稳健”到“适度宽松”。通过打出有力有效的政策“组合拳”,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将更好应对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推动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给力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安排,明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更加”两个字凸显出财政政策将加大力度,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撑。

“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内涵于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之中,这对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发展将会起到积极作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旭红说。

国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夏磊认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有两层含义,一是延续“积极”总基调,通过赤字、国债、特别国债、专项债、税收、补贴、收入分配和转移支付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逆周期调节、熨平经济波动;二是“更加”表明政策力度会更大,包括此次会议提出的提高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等手段。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白彦锋认为,近年来我国一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本次会议强调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应对当前国内外复杂发展形势、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的需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提高财政赤字率”。当前,我国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特别是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

“合理扩大债务规模能够充实财政资源,增强财政政策灵活性,提升经济逆周期调节能力。发达经济体通过债务扩张稳增长是常见之举。与国际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赤字率仍有提升空间。”夏磊说。

会议提出,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

“考虑到当前市场利率水平较低,要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债券工具,对社会资金进行更好跨期配置,以提高社会资金效率。”白彦锋说。

李旭红认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可以进一步提升政策的有效性,精准聚焦与高质量发展及民生相关的重点领域,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效能。

货币政策发挥双重功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这是时隔10多年,货币政策取向再次改为“适度宽松”。

“货币政策定调‘适度宽松’,较此前的‘稳健’更为积极。”夏磊认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一定不利影响,货币政策主动作为积极应对不确定性挑战。同时,通过加大政策逆周期调节,持续扩大国内需求。“当前,我国实际利率水平仍然不低,总量政策仍有较大宽松空间,新设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也将持续发挥作用,为经济运行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共1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约2万亿元,并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开展国债买卖操作,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专家认为,从总量上看,有力度的降准降息可期。

“预计2025年,货币政策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总量政策更宽松,进一步降准降息。”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说。

今年以来,央行先后开启国债买卖、买断式回购、“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等政策工具。罗志恒认为,一方面,是为了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推动货币政策框架逐步转型,从数量型转向价格型。另一方面,是为了积极配合财政政策,发挥协同效应。“预计2025年货币政策工具箱会进一步充实完善,与财政政策的配合也更加紧密。”

 协调配合增强政策效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打好政策“组合拳”。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贸易、环保、监管等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完善部门间有效沟通、协商反馈机制,增强政策合力。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统一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统筹政策制定和执行全过程,提高政策整体效能。

这就要求,宏观政策和微观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等方面都要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配合,增强政策合力。完善政策工具箱,系统集成推出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政策。”夏磊说。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需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财政部提出,要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财力;及早谋划、落实落细各项财政工作,进一步提高财政宏观调控效能,有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各种复杂的国内外问题叠加影响宏观经济,财税体制的纵深改革也面临着更大挑战,需要突破系统集成的难点。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在不断增强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的基础上,财税体制改革还需要相关的产业政策、社会政策予以协调,从而促进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更大效能。”李旭红说。

罗志恒认为,要充分利用化债腾出的时间窗口,构建债务管理的长效机制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要以改革促发展,放大政策效应。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关系,更好发挥宏观政策调控作用。”夏磊说。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积分购买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