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病人群保险市场前景广阔

   2025-01-25 00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中国人寿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与上海镁信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带病体保险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社会保障需求出发,围绕探索保险服务带病体人群、促进优化国民健康保障体系、带动医药行业创新发展等方面开展专项研究,总结带病体保险发展规律并对我国带病体保险发展提出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进展,慢性疾病、带病人群的数量快速积聚。《全国第六次卫生服务统计调查专题报告》显示,我国慢病人群数量已超4亿人,公众对于带病保障需求日趋增强。如何切实发挥保险行业社会稳定器功能,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已成为行业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

《报告》全面梳理国内外带病体保险市场发展历程。国外带病体保险的经营呈现出较为明晰的三大发展阶段。在发展初期,通过政策或法案界定“既往症”,规避销售纠纷;在发展中期,出台政策给予符合条件的带病体保费补贴,引导带病体参保;在发展后期,放开带病体投保和待遇限制,并对保险公司提供补贴或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

国内带病体保险的经营更依赖于保险公司自有的风控手段,并据此形成了三类承保形式。一是以“惠民保”为代表的不限制被保人患病状态的健康险,这是接近国外带病体市场发展后期的产品。二是以费率可调长期医疗险为代表的“提前上车”逻辑。三是为疾病进展、复发提供保障的慢病保险、疾病复发保险。

中国保险学会副会长龚明华认为,健康保险费用报销式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发展需要。从行业发展模式转变的角度看,还是要把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行业的产业链、价值链重塑。这需要保险公司转变观念,改变产品开发设计、定价风险等方面的传统做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23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规模首次突破9000亿元,但赔付支出仅为3800多亿元,在社保补充和覆盖程度上仍有提升空间。这一数据也从侧面说明,带病体保险的产品供给还不够充足,对特定群体的覆盖面也比较有限,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解决方案。梳理各保险公司的在售产品也不难发现,在售的面向带病人群的保险产品数量较为有限,有的保险公司仅有两三款产品,且需要严格的健康告知。横向比较各公司的产品也可以发现,产品设计较为同质化,尚不能满足大多数带病人群的保障需求。

辉瑞全球生物制药商业集团中国区副总裁钱云表示,从产业链发展的角度看,对健康全过程的管理更重要,而过去医药行业更多地关注疾病本身。事实上,从疾病预防到疾病管理整个链条的服务中,医药行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希望研究机构对保险、医药产业融合深度进行进一步研究,比如从短期健康险到长期健康险的发展过程中,医药行业如何参与其中,怎样解决发展的痛点,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多位业内专家在圆桌讨论环节表示,发展带病体保险有助于填补带病人群保障缺口,应对老龄化危机,降低经济社会的运行成本。从保险行业发展的角度看,借助带病体保险的发展,能够打破商业健康险发展的瓶颈,推动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可以借由带病体保险推动药品保险支付联动,促进医药行业创新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表示,中国人民大学于2021年成立“公共健康与风险管理联合实验室”,2023年成立健康大数据研究院,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理论贡献,期待通过《报告》的发布对推动带病体保险相关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为带病体人群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服务。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积分购买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