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势头向好 复苏潜力待挖

   2022-07-26 610

记者近期在安徽合肥、马鞍山、滁州等地工业园区和企业调研了解到,5月以来,随着一系列稳市场稳主体保就业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安徽工业企业整体复苏提速、积极因素不断增多、部分指标持续好转。但一线市场主体也反映,当前不同行业复苏脚步“有快有慢”,需要进一步推动政策工具落地显效,巩固持续向好的势头,充分释放经济增长潜力。

恢复势头向好 积极因素增多

位于滁州的东方日升(安徽)新能源有限公司里,来料上料机器人在生产车间不停来往穿梭、取送物料。“两个电池车间、三个组件车间,今年实现满产。”公司动力部总监胡永明对记者说,满产后公司可年产8.5GW电池和6.5GW组件。

随着疫情影响逐步减弱,安徽生产需求逐步恢复,支撑工业生产恢复的积极因素增多,全省工业经济振作回升。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安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居长三角地区第一位;6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

安徽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4月的下降1.5%转为增长5.2%,41个大类行业中有30个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73.2%,环比提高34.2个百分点。1-5月,安徽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50户,比去年同期增加420户。

新能源汽车是合肥市近年来高速发展的产业,受上游供应链制约,前期相关部分车企产能下降。记者在合肥工业园区看到,目前汽车行业重点企业产能逐步回升,还带动了上下游配套企业发展。

“全年都排满了订单,预计下半年将满产。”生产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国轩新能源(庐江)有限公司行政总监刘瑞说,目前,整车企业都等着要电池,公司每天生产新能源电池电芯超过30万颗。

投资是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之一。位于马鞍山、总投资逾92亿元的宝武马钢新特钢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马钢技改部部长李通说,预计今年底前项目基本建成,投产后年营业收入17.74亿元、净利润近8亿元。

据统计,1-5月,安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7%,合肥长鑫二期、马钢新特钢等一批大项目加快推进,带动全省工业投资增长20.2%;全省制造业投资增长21.6%,新开工项目投资增长78.6%,拉动制造业投资11.2个百分点,成为制造业投资增长的重要动力。7月1日,第三批安徽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942个项目总投资达6675.2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共630个,总投资4409.3亿元。

脚步“有快有慢” 复苏仍需巩固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总体看,工业企业效益状况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但一线市场主体和基层干部也坦言,当前行业复苏的脚步“有快有慢”,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一些困难,工业企业效益恢复仍需巩固。

滁州市经信局副局长张正强介绍说,受国内新能源政策利好等因素影响,滁州新能源产业进入极速扩张期,产业产值连续三年实现翻番,企业纷纷抢时间、追进度、扩产能,预计明年新能源产业将达到千亿产值。

“装备制造业目前是滁州唯一一个千亿产业,按照目前的增速,新能源产业将很快超过装备制造业。”张正强说,当地新能源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升级。

但不同行业的恢复速度并不相同。蒙牛乳业(马鞍山)有限公司是蒙牛在全国体量最大的生产基地,去年实现产值103亿元,智能改造投资超过1亿元。作为食品制造业的一员,他们一度面临需求上涨、原料供应跟不上的窘境。“疫情发生以来,乳制品消费需求增加,但我们的产能多数时候只能达到60%到70%,原因是上游奶源供应跟不上市场增长速度。”公司副总经理胡艳说。

安徽省统计局对6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情况的分析显示,6月,全省41个大类行业中有25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3.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8.2%,汽车制造业增长17.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4.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4%。同时,16个行业增加值下降,其中,食品制造业下降5.2%,纺织业下降6.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7.6%,医药制造业下降12.1%。

瞄准持续复苏 释放政策利好

尽管经济持续复苏仍面临一定压力,但一些先导指标显示出长期向好的潜力。在安徽,5月,对工业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的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6月,全省制造业PMI为50.3%,景气水平回升,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环比上升0.1和0.6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省工业用电量增长8.2%,其中制造业用电量增长8.8%。

安徽于6月开始今年第二轮省级领导下地市接访企业,现场助企纾困。针对经济恢复中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基层干部和企业负责人建议,精准分析不同行业特征,从区域政策、消费政策等方面进行政策储备,完善现有纾困政策。

在区域政策方面,可以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发挥区域一体化调节作用,“抱团取暖”。以滁州市为例,今年以来,滁州永强汽车有限公司出口订单大幅增加,月计划出口澳大利亚半挂车数量60台左右,其中有20-30台已生产车辆无法订到出口舱位,导致库存急剧增加、资金周转困难。

“我们正积极协调全省有出口澳大利亚业务的企业一起包船,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但着眼长远,要有效解决出海物流难问题,最好能发挥长三角一体化的联动优势,比如建立海运出口需求信息库和平台,通盘考虑、及时‘拼船’、集体‘包船’,提高物流效率。”滁州市副市长余成林说。

稳投资扩出口的同时还需完善促消费政策扩内需。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汉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周建群建议,在已有政策的基础上,可考虑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撑,也可推出适当的“微刺激”举措,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部分业内人士还建议,在享受政策扶持的同时,企业自身也应抓住机遇发掘自身活力和创造力,促进企业发展。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积分购买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