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慢”到“快”的新闻

   2018-08-11 人民日报660
核心提示:从“慢”到“快”的新闻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的新闻改革从“快”字起步。1981年在新华社成立五十周年座谈会上,习仲勋同志提出新华社新闻改革要抓住“真、短、快、活、强”五个字下功夫。《新华日报》在头版推出一个专栏叫“今日快讯”,报道头一天发生在全省各地的新闻事件,开了全国新闻之先河。《人民日报》“今日谈”曾发文赞扬,此后,全国各媒体纷纷效仿这一做法。

“今日快讯”中的稿件大部分是通过电话发稿的。当时打电话很难,几个办公室合用一个电话。比如通讯员要电话发稿,首先摇总机,请给我接南京《新华日报》快讯组,挂了以后等回叫。坐在电话机旁等,有时连上厕所都不敢去,万一电话来了没人接,就会挂掉,等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也有……

等电话的心情不谈,通电话的过程也很有意思。例如方言听不懂,就是一个难题。一次,一位农民专业户到镇上开了一家店,这在当时就是新闻,这个农民姓韩,通讯员写了篇稿件《农民韩某某进城开店》。当地方言中,“韩”读“何”。报社这边接电话的是一位外省刚分配来的大学生。她不熟悉当地方言,“韩”字怎么也听不懂,问通讯员哪个“何”?对方说“何国”的“何”。听电话的这头,头脑里转来转去,从亚洲到欧洲,从美洲到大洋洲也没找出个“何国”呵。打电话的那头,通讯员急得满头大汗,因为电话随时会断线。接电话的这头怎么也搞不清“何国”的“何”怎么写:“你慢慢讲,这个字怎么写,你一笔一画地讲。”

那头开始数数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十’,日月星辰的‘日’,下面再来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十’,这边伟大的‘伟’把单人旁去掉。”

“哦,这个不是韩国的‘韩’吗?”

“对,‘何国’的‘何’。”

这是一个真实故事,今天说起来好笑,但当时就是这样的。

后来,有了直拨电话,有了传真,有了网络,有了QQ,有了微信……

当年,《新华日报》创办“今日快讯”专栏的时候,总编辑曾在报社大会上宣布,我们今天办“今日快讯”是为了以后“消灭快讯”,什么意思?就是报纸刊用的稿件全部是前一天发生的新闻。当时我们觉得这怎么可能呢?如今早已成为现实。新媒体的新闻更快,美国等国空袭叙利亚,导弹刚升空,新闻就出来,有人形象地形容“新闻与炮弹同时发出”。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九寨沟发生七级地震,二十五秒之后,机器人便写成一篇新闻稿。

时效性,是新闻价值的重要内容之一。新闻“快起来”,除了新闻工作者新闻意识的增强,更主要的是由于通信手段的现代化,“快”是技术支撑的结果,是整个社会进步的缩影,是改革开放的成果。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lee2016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积分购买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