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业绩承压加速转型 未来将如何变化?

   2024-03-05 660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理财产品的发售和募集情况并未达到理想状态。前三季度,理财市场整体情况如何?未来又将如何变化?在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券商等多方竞争下,银行理财如何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市场规模下滑

9月以来,受债券市场波动和存款冲量等因素影响,银行理财管理规模有所下滑。光大证券研报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银行理财每日开放型(含现金管理类理财)、最短持有期型、定开型产品规模分别较8月末下降9.7%、11.3%、5.9%。其中,受理财资金季末回表影响,9月最后一周规模降幅明显。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此前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3年上)》显示,我国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数量已突破1亿。截至今年6月末,全国共有265家银行机构和30家理财公司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共存续产品3.71万只,存续规模25.34万亿元。然而今年的存续规模明显低于去年同期的29.15万亿元,甚至还低于同期公募基金的27.69万亿元,这是银行理财规模首次低于公募基金。

另外,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全市场存续理财产品共36122款,环比增加1191款,其中理财公司存续理财产品17005款,环比增加1122款,占全市场存续理财产品的47.08%。9月全市场净值型产品存续规模达25.99万亿元,环比小幅上涨0.17%。其中,开放式和封闭式产品规模实现持续增长,一级风险产品规模也持续增加,定开式产品规模波动回升。但整体存续规模仍低于去年破净潮前夕10月近4万亿元,固收类产品规模缩减明显。

谈及银行理财存续规模在9月下降的原因,普益标准研究员张涛分析,首先,9月是第三季度最后一个月,部分理财产品集中到期,银行季度考核也会推动资金回表。因此,季末极易出现阶段性波动。其次,受市场上大宗物品价格上涨、制造业生产活动加快等因素影响,市场流动性环境相对趋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部分投资者加快理财产品赎回,实现资金的回笼,由此导致了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下降。再次,9月许多地方债发行提速,国内金融市场资金面比较紧张,市场利率显著上升,债券价格下跌,使得银行理财净值回撤,破净率上升,进而导致投资者减持,理财规模下降。最后,银行理财自身竞争力的下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银行许多理财产品在活动宣传、产品特色开发都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银行理财产品竞争力下滑。

新发产品数量整体上仍同比增加。从普益标准提供的三季度报得知,今年三季度全市场共新发7546款理财产品,环比增加113款,同比增加857款。从运作模式看,三季度全市场共新发开放式理财产品1173款、封闭式理财产品6373款,开放式理财产品环比增加119款,封闭式理财产品环比减少6款。同时,今年前三季度,封闭式产品新发数量始终稳定在6300款以上。从投资性质看,固收类产品最多,其中开放式理财产品1119款,环比增加147款;封闭式理财产品6302款,环比减少2款。混合类产品次之,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相对较少。固收类产品占据的比重较大,体现了当前投资者仍以稳健投资为主。

另外,尽管目前市场理财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有小幅下跌,但发行节奏仍保持稳定。就三季度而言,7月和9月理财产品的发行力度基本处于平均水平,8月的发行力度明显高于平均水平,这是因为继6月大量发行现金管理类产品后,8月再次密集增发该类产品以满足低风险投资者偏好。但需注意“零钱组合”的流动性风险问题越来越受到市场关注,后续机构大量集中布局该类产品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产品收益波动

“当前来看,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售和募集情况不理想。银行理财的竞争力也有所下滑。”张涛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在市场利率下行、非标资产减配、债市波动加剧等因素的影响下,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普遍回落,对资金的吸引力随之降低。其次,由于净值化转型导致净值波动,部分中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对理财产品失去了兴趣。此外,近期债市、权益市场表现不佳,虽然公募基金募集难度也在增加,但是公募基金受近期降费政策的影响,对资金的吸引力逐渐提升。目前来看,银行理财产品新发数量和募集规模的变化,反映出银行在特色产品开发、打破产品同质化以及提高产品本身竞争力等方面还需加强。同时,也需要在服务质量、产品创新和风险防控等方面作出更多努力,以提升银行理财产品竞争力。

据普益标准统计,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市场存续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不含现金管理类产品)、封闭式固收类理财产品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分别为2.57%、3.34%,环比分别下跌1.24个百分点、1.29个百分点;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分别为3.06%、3.78%,环比分别下跌1.10个百分点、1.58个百分点;近6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分别为3.62%、4.48%,环比分别上涨0.63个百分点、0.57个百分点。

而现金管理类产品平均近7日年化收益率在持续下跌2个月后,在9月开始逐步回升至2.25%左右,相对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优势有所减弱,9月末收益差已缩减至35个基点左右。9月末,固收类产品平均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在1.50%左右,持续为正。混合类产品收益开始回正,平均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0.57%左右。

理财产品收益与其投资标的密切相关,中低风险产品的主要底层资产配置为债券和存款,而中高风险产品则以股票为主。据专家分析,近1个月来,由于债券和股票市场的波动,净值有所回撤,收益出现回落,但从长期来看发展态势稳定。目前,固收类产品仍处于主流地位。固收类产品作为养老理财资产配置方面主要关注的投资对象,使得养老理财收益稳健、预期收益率更高,并逐步获得了市场认可。但由于优质的底层资产较难拓展,以及产品本身投资期限相对较长、流动性相对较弱的特质,养老理财今年以来的扩容步伐也在逐渐放缓。

“养老理财本身是银行理财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理财市场波动也会直接影响养老理财。对养老理财产品需要坚持市场化发展思路,这是大的方向。”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如去年四季度受债券市场波动影响,银行理财产品大规模破净的情况下,养老理财产品收益也明显波动。因此,在养老理财发展中除了要发挥好银行理财产品安全稳健的优势外,还需要做好资产配置,增强其稳定性并提高收益率,从而更好满足居民积累养老资产的需要。

加强投资者教育

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认为,9月以来,受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等影响,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率有所上行,特别是以债券为主要投资资产的部分理财产品净值出现一定回撤。但与去年两轮“破净潮”相比,9月理财产品破净率维持在低位。

“今年以来,部分理财公司采取摊余成本法及混合法,试图解决理财产品净值大幅波动的问题。”谈及理财机构应如何进一步发展时,董希淼认为最根本的做法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升投研能力和培养投研人才,提升对宏观形势和金融市场研判水平,使投研能力更好地与市场变化和投资者需求相匹配。同时,要根据市场和客户变化,适时及时调整优化资产配置和投资策略。

整体来看,在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的背景下,银行理财正在采取适应市场需求的不同策略进行差异化发展。专家建议,银行应进一步做好理财产品投资者服务。要在加强风险评测的基础上,向不同投资者提供不同风险等级、期限的理财产品。如果投资者对理财产品净值回撤比较敏感,理财产品应更加突出稳健性,平滑净值波动。对高净值客户,则应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包括权益类产品。此外,去年部分R1、R2等级产品出现较大的净值波动,理财公司应查找原因,风险等级评定应更准确有效。

此外,还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投资者教育。银行理财投资者教育具有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大量新的投资者进入,叠加市场波动加大,都对投资者教育提出更高要求。这就需要监管部门、行业协会、服务机构等协同发力,在提高投资者金融素养的基础上,引导投资者全面看待市场变化,理性对待理财产品净值波动,逐步养成长期投资习惯。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积分购买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