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门迎客到火爆抢票,看科技周的变与不变

   2018-05-23 科技日报730
核心提示:从开门迎客到火爆抢票,看科技周的变与不变
       早在科技活动周开端前一周,中科院物理所大众科学日的6000个名额就已约满;全国科技周暨北京科技周敞开当天下午,军事博物馆迎来观赏顶峰,等候入场的观众排出数百米长队。

“从被动安排观赏到自动抢票参加,观众的改动太大了。”谈及18年间大众参加科普活动的改动,我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志敏深有感触地说,科普活动和大众需求结合日趋紧密,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也投入更多精力,招引更多大众参加科普。

我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郑念通知科技日报记者,2006年—2015年,我国观赏科普展览人数呈上升趋势,2015年挨近2.5亿人次。仅2015年,全国科普展览举行16.1万次,较2014年增加4.2%。“十年间,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含大学)参加到多项科普活动中,并形成了对社会敞开的长效机制。”

最近走红网络的涂鸦井盖,印证了专家们的说法。19日,中科院物理所大众科学日现场,不少人和换了“新装”的井盖合影留念,每个卡通图案对应一个物理学公式,让高冷的科学有了艺术的温度。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他们从上千个物理学知识点中重复酌量后,精选出24个公式,并且邀请专人进行规划。

内容升级进步科技含量

说起较早的大型科普活动,张志敏的回忆倒回至十多年前,“其时的科普内容停留在一些贴近日子的科学知识普及,如怎样节水节电、节能减排等”。她说,自2006年实施《全民科学本质行动计划大纲(2006—2020)》,以进步全民科学本质为方针的社会化渠道开端建立,科普的社会空气悄然改动。

“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参加,助推科普内容‘升级换代’。”张志敏说,2007年,《关于科研机构和大学向社会敞开开展科普活动的若干意见》发布,促进了科研院所的逐渐敞开,科普内容也从科学日子知识转向前沿科技。

让我们将目光投向第18届全国科技周,步入坐落军博的北京科技周主场,最热烈的当属科技立异“惠民生”区域,演奏智能钢琴、控制高铁模仿驾驶台、VR领会滑雪,琳琅满目的科普设备让青少年恋恋不舍;大人们在观看重大科技立异成就与科普效果的同时,更能感知、领会科技立异包含的科学精力、科学思想。

方法拓宽优化领会

18年来,科技活动周的方法和内容得以极大丰富,为大众的科学本质供给了润物细无声的滋养。曾经的科普活动以展板展现为主,现在,手绘漫画、VR领会、夜场活动等轮番上阵。从敞开大门迎客到大众自动抢票,迎来“成年礼”的科技周显得魅力十足。

“科普活动呈现出多技能交融、活动方法立异、线上线下结合,科技与文明、艺术结合,科普与立异交融的发展趋势。”郑念称。

在张志敏看来,展板展览等一些传统方法仍有存在的必要。“科普方法的不断发展,让各个年龄层的观众都能找到喜欢的观赏方法。”

从第一届全国科技周聚集“科技在我身边”,到本年的“科技立异 强国富民”,18年间,科技周的主题与时俱进。“尽管每一届主题的侧重点不同,但有一点是不变的,传达科学精力、进步科学素养,满意大众对科普不断改动的社会需求。”张志敏说。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lee2016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积分购买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