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险“老三家”去年净利合计超400亿元

   2024-07-03 190

财险公司2023年业绩陆续出炉。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截至4月26日发稿,已有12家财险公司发布了2023年年报。其中9家盈利,合计净利润451.8亿元;3家亏损,亏损总额为3.24亿元。12家险企去年合计净利润为448.56亿元,同比减少8.7%。财险“老三家”(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合计净利润为407.62亿元,同比下降14%。

此外,备受市场关注的是,去年有11家险企综合成本率较上年有所上升。

11家险企综合成本率上升

从已公布2023年业绩的公司来看,财险“老三家”的头部聚集效应仍然显著。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2023年分别盈利252.29亿元、89.58亿元、65.75亿元,净利润总额达407.62亿元。不过,去年财险“老三家”净利润同比均有所下降,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13.27%、11.41%、19.69%。

究其原因,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投资端方面,去年险企配置比例较高的权益类投资、另类投资等都面临着利率中枢下滑或收益率波动的压力,使得险企的投资收益率表现相对不佳,从而影响净利润;负债端方面,新能源车险的成本较高,新能源车渗透率上升以及洪灾、台风等自然灾害因素,均带动成本升高。

除“老三家”外,还有锦泰财险、永诚财险、中远海运等6家险企盈利,盈利总额达44.18亿元。

整体来看,行业综合成本率有所上升。12家财险公司中,有11家的综合成本率上升,同比升幅最高超过38个百分点;有7家财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超过100%。

平安产险的2023年度信息披露报告显示,在2023年车辆出行恢复常态化、新能源汽车赔付率居高不下等多重因素作用下,行业整体综合成本率走高。

综合成本率是保险公司用来核算经营成本的核心数据,包含公司运营、赔付等各项支出。综合成本率越低说明财险公司盈利能力越强,当综合成本率超过100%时,则意味着公司面临承保亏损。

对此,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而言,2023年头部财险公司的经营较为平稳。相较于2022年的低赔付水平,2023年的赔付率有一定上升,因此导致综合成本率相应上升。

车险市场稳健增长

车险作为财产险的主要险种,受到市场普遍关注。从“老三家”去年的车险业务表现来看,呈现“增收不增利”的特点。具体来看,人保财险的车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856.26亿元,同比增长5.3%;平安产险的车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138.51亿元,同比增长6.2%;太保产险的车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035.14亿元,同比增长5.6%。承保利润方面,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的车险业务承保利润分别为86.24亿元、47.32亿元、24.10亿元,同比均有所下降。

平安产险在2023年度信息披露报告中表示,去年车险市场保持稳健增长态势,但承保利润收窄。

对于这一现象,黄大智认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新能源车出险率较高,相较于传统燃油车综合成本更高,使得净利润有所下滑。

在中国太保2023年业绩发布会上,太保产险董事长顾越表示:“我们对新能源车险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应该说已经出现希望的曙光。”

展望未来,业内维持稳健增长预期。华福证券认为,车险保费预计仍会保持低位稳健增长,非车险保费在政策推动下贡献将持续增强。同时,在监管对费用进一步管控的背景下(严禁贴费返现),综合费用率有望进一步压降,各险企综合成本率将持续得到优化。

周瑾认为,一方面,财险公司需要关注新能源汽车的高赔付与保证险等部分非车业务赔付率上升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随着非车业务占比的不断上升,责任险和健康险等非车业务对险企的经营管理与风控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预计在非车业务领域的行业分化也会进一步加剧。

周瑾进一步表示,在业务经营上,大型公司可以在业务结构优化、成本压降和运营效率提升上加大力度,并在新能源汽车及其他创新业务上持续进行探索;对于中小险企而言,应适当做减法,聚焦优势市场和客群,选择差异化的经营领域和模式。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积分购买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