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六大行2023年报出炉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2024-07-05 280

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经济的镜像反映。作为规模最大的金融子行业,银行业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尤为重要。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2023年业绩报告近日出炉,六家国有大行交出一份稳健的“成绩单”。

立足服务实体本源,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成为各家银行年报中的关键词。亮眼业绩背后,普遍息差收窄、风险防控等挑战依然存在,考验着各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

六大行日赚超37.72亿元

从资产规模而言,六家国有大行均稳步扩表。截至去年末,“宇宙行”工商银行资产总额达44.69万亿元,以12.84%的增幅排在榜首。其次为农业银行,总资产39.8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52%,成为以资产计中国第二大商业银行。建设银行2023年末资产总额为38.32万亿元,增幅10.76%。

在赚钱能力上,2023年六家国有大行累计实现归母净利约1.38万亿元,平均每日盈利超37.72亿元。其中,工商银行依旧稳坐头把交椅,2023年该行实现归母净利润3639.93亿元,同比增长0.79%。建设银行紧随其后,报告期内,该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44%至3326.53亿元。

投资者最为关心的莫过于分红计划。根据各家银行董事会建议,六家国有大行拟现金分红金额合计达4134亿元,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2023年拟分红金额均突破千亿元,整体分红率保持在30%。针对房地产领域风险化解,各家银行在业绩发布会上均表示房地产行业风险处在可控水平。

持续让利实体经济

在持续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方面,六家国有大行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五篇大文章”。“我们坚持雪中送炭,服务民生,抓住小经济中的大机遇。”工商银行副行长段红涛介绍,该行加大普惠金融的供给力度,加大小额、信用、线上为主的产品创新,更好满足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实际需要。

展望2024年的信贷投放安排,农业银行董事长谷澍表示,该行去年的制造业贷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普惠贷款、绿色信贷等领域增长均明显高于全行平均水平,今年信贷投放有两个方向,一是继续履行好主责主业,做好“三农”县域信贷,二是做好“五篇大文章”。

建设银行副行长王兵说,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发展以及高新制造业等领域的贷款需求依然比较旺盛,该行将持续提升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不断优化信贷结构。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怀斌表示,总体来看,国有大行在保持资产质量稳定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信贷投放稳健增长,持续让利实体经济,盈利增长保持稳定。今年,各银行可在“五篇大文章”业务方面持续发力,更加注重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息差普遍收窄成挑战

在2023年,银行业通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存量房贷按揭利率调整以及贷款重定价等多种方式持续让利,推动市场主体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在一定程度导致银行资产端贷款收益水平受限。

年报数据显示,六家国有大行息差普遍收窄。去年末除邮储银行净息差保持在2%以上,其余五大行净息差均已降至1.7%及以下,其中交通银行降至1.28%。

净息差是银行利息净收入和银行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是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当“吃息差”不再稳赚,银行该怎么办?各方也给出回应。例如谈到今年的营收重点时,谷澍提到农业银行将围绕重点领域推动中间业务价值贡献提升,全力做好代理保险、代销基金、贵金属等业务等。交通银行首席风险官刘建军认为,监管政策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了有利环境,预计银行业的息差将保持在合理区间。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建议,商业银行应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尤其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挖掘新的增长点,通过以量补价的方式提升净利息收入,还要致力于提升核心存款的吸收能力,进而持续降低负债成本。各银行还应积极拓展财富管理业务、跨境增值服务等高附加值中间业务,形成对营收的有力支撑。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积分购买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