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改的初心:引的是能力,不是资源,也不是财务投资
国企为什么要混改,要引入市场化力量?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取长补短”。国企的长板很明显,我们曾在《资管大未来》一书中,针对地产存量六大玩家做过深入剖析,发现国企不缺现金流、不缺资产、更不缺资源,是所有存量玩家中最具先天优势的一类。以资产规模为例,当下最多的存量优质资产其实都集中于低调的国企手中。除可转让资产外,还有大量基础设施资产掌握在国企手中,典型的如各地的城投公司及轨道集团,每家通常都有三五十万方、甚至上百万方的在管资产。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国企不容忽视的短板。以往国企主管部门国资委采取的是“管经营”,即“管人管事管资产”模式,在这样的严格监管体系下,国企在运行效率、机制灵活性、市场敏捷性上,与市场化机构存在不小的差距。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曾透露,与同行相比,保守估计国有企业的资产回报率要比民营企业低五个百分点。要摆脱“管经营”的纠结,就要真正落实“管资本”,即保证国资安全的前提下给予企业充分的自主经营权!这也是近年来国资委一再强调“落实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要求”的核心要义。
混改始终:解决国有企业僵化形成的劳动生产力低下的问题。
明确了混改从哪来,还要解决混改到哪去,即混改要达成怎样的效果。秦董明确指出,混改本质要解决的,就是原来国有企业僵化形成的劳动生产力低下的问题;混改要达成的效果,是将合资企业的能力提升到比市场平均劳动生产效率更高。
如何提升劳动生产效率?最本质还是生产方式的迭代升级,要引进更先进的管理模式或者技术服务。举一个最简单的地铁物业保洁案例,以往都是通过市场公开招投标来采购物业服务,但通过混改的渠道,与市场化机构紧密合作,把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引进来后,给予一定的孵化期,使得生产力提升后,能够节省四分之一以上的成本,从而达成生产效率的提升,这才是混改所要达成的效果。